新聞資訊
news烈日當空,蟬鳴聒噪,恩施大地進入“炙烤”模式,用電需求激增。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所屬云龍河三級水電站全體人員聞“峰”而動,向“暑”而行,在熱浪里精準“把脈”,于細微處守護發電安全,展現能源人的責任擔當。今年6月,云龍河三級水電站共發電1325.0952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20.94%,這些數字的背后,是能源人用智慧與勤奮書寫的綠色“答卷”。
桑拿天里的“設備醫生”
連日來,云龍河三級水電站所在地恩施最高氣溫連續突破35攝氏度,不僅讓人仿佛在“蒸桑拿”,更給電站設備平穩運行帶來挑戰。為應對高溫天氣,云龍河公司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根據生產經營、安全保障、后勤服務等不同分工,成立生產先鋒隊、平安先鋒隊、服務先鋒隊三支“先鋒攻堅隊”,帶領全體職工以“度電必爭、分秒不讓”的拼搏精神,全力保障電廠安全運行。
“迎峰度夏期間,設備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任何一點小隱患都可能被放大。我們就是設備的全科‘醫生’,要趕在問題發生前發現它。”電廠負責人、生產先鋒隊隊員田俊抹了一把順著安全帽帶流下的汗水,聲音洪亮而堅定。他有著近二十年的水電站工作經驗,對廠房的每一臺機組、每一條線路都了如指掌。
田俊與生產先鋒隊成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對設備的“復合體檢”——測溫、測振、調整冷卻水量、檢查油質油位,增加現場設備巡回檢查次數,特別是對制冷系統、散熱設備等關鍵部位進行重點排查,確保設備狀態良好。同時,積極與電網調度溝通,合理調整機組運行方式,優化機組運行參數,提高機組“頂峰”能力,確保機組“健康”出力。
升壓站中的“望聞問切”
熱浪蒸騰,云龍河三級水電站內,運維人員方孝華來不及擦汗,安全帽檐下的汗水已連成了線,迅速隱入衣領里。連日高溫天氣,用電負荷陡增,給水電站運行帶來不小壓力。“越是高溫天氣,設備運行越需格外關注。”方孝華盯著測溫儀屏幕上主變本體溫度對著身旁的同事說道。
繞主變一圈,幾人如同“兒科醫生”開始了他們的診斷:“望”油位是否在高溫刻度線合理區間、散熱器是否正常運轉;“聞”運行聲響判斷電流經過設備是否均勻;“問”同事核對中控室有無異常信號;“切”設備精準檢測主變出線套管出線觸頭溫度。確保峰1號主變正常運行后,方孝華繼續排查高壓側設備區,用隨身攜帶的測溫儀檢查開關刀閘的每一個接點,確保電站關鍵設備在用電高峰期穩定運行。
巡線路上的“安全哨兵”
清晨的露水還未散盡,云龍河三級水電站運維人員關威已經和他的隊員沿著山路出發了。“10千伏峰壩線穿越密林,面臨著樹線矛盾等諸多運行維護難題。我們雖然采用‘人巡+機巡’雙模式,但山路崎嶇、林木茂密,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關威說道。
保電期間,關威和同事們徒步穿梭在山林與田野之間,有時候一個來回需要6個多小時。他們憑借豐富經驗和專業素養,對線路進行仔細檢查,并利用無人機對人工難以觸及的區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掃描,消除潛在隱患,為高質量電能輸出“鋪路架橋”。
中控室里的“神經中樞”
如果說巡檢人員是守護設備的“哨兵”,那么中控室的值班人員則是整個電站安全穩定運行的“大腦”和“神經中樞”。走進云龍河三級水電站寬敞明亮的中控室,電子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種參數:水位、流量、出力、電壓、電流……一切盡在掌握。
“現在是下午兩點,用電負荷最高峰時段,我們兩臺機組都開足了馬力。壓力很大,但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楊鳳的聲音沉穩有力。她面前的電話和對講機不時響起,她總能迅速、準確地處理每一個信息。中控室雖然涼爽,但精神的高度緊張和巨大的責任,讓無形的“熱浪”同樣考驗著這里的每一個人。
“有時候一個參數異常波動,心就提到嗓子眼,必須立刻分析原因,判斷風險,果斷處置。”楊鳳說,迎峰度夏期間,她和同事們實行倒班制,24小時無縫銜接,確保電站運行時刻處于嚴密監控之下。“我們守著的不只是儀表盤,更是千家萬戶的光明和清涼。”
在這些“醫生”們不懼高溫、精益求精的守護下,云龍河三級水電站的核心設備在酷暑的極限考驗中保持穩定運轉,不僅為電網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可靠電力,更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為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千家萬戶的清涼生活筑起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電廠之夜,升壓站銀輝與廠房金芒交相織錦,電流乘光點亮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