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近日,由中國能建江蘇電建一公司承建的濟南唐冶A-1地塊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498套新房鑰匙正式交付業主。這一集高層住宅、小高層及商業配套于一體的現代化社區,以其優質的建筑品質和人性化設計,不僅為泉城居民打造了理想居所,更生動詮釋了“好房子”的中國能建標準。
又好又快:科學管理創速度
“好房子”好在施工管理根基——
項目伊始,科學管理的精密齒輪便緊密咬合著扎實的工程底盤,項目團隊將“項目管理十化”要求與“基礎334工程”建設深度融合,通過優化施工組織、強化過程管控,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建設速度:A1地塊沖出正負零節點提前37天完成,首棟樓宇封頂提前31天,整體結構封頂較計劃提前30天。
“我們追求的不僅是速度,更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品質。”項目經理倪爭平表示。翻開項目質量管理檔案,《設計品質控制手冊》和《工程質量標準圖冊》的每一條標準都落實到了施工細節中,為工程質量筑起堅實屏障。
濟南唐冶A-1地塊項目
創新驅動:技術賦能筑精品
如果說科學管理是“好房子”的“筋骨”,那么技術創新就是“好房子”的“靈魂”——
在地下工程這一隱蔽卻至關重要的環節,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剛性+柔性”雙防水體系,通過在混凝土中添加天然沸石,使建筑如同被賦予“自愈”能力,為業主筑起一道看不見的防水長城。
抬頭仰望,花籃式懸挑腳手架的輕盈舒展,這種可循環使用的合金構件在空中搭建起安全舞臺,相比傳統穿透式腳手架,不僅徹底消除了滲漏隱患,更實現了組裝效率提升40%、人力節省30%的顯著效益。
目力所及,主體結構的每一面墻體都展現著工業美學的精準。墻面采用可循環鋼背楞模板,融合鋁模的精度與鋼管的剛性,且可循環再生。
“這種預制化模塊就像是建筑界的精密樂高,不僅讓施工時安裝所需的空間縮減了30%,而且周轉次數提升至傳統模板的5倍。”倪爭平介紹,這種工藝的使用將墻體垂直度誤差牢牢控制在毫米級,不僅實現了綠色施工,更確保了空間使用的舒適度。這種“以毫米計精度”的工匠精神,正是對“好房子”標準的最佳詮釋。
智慧護航:數字管控保品質
“好房子”勝在品質,源于匠心,更體現在管理的細節之中。
放眼施工現場,科技元素隨處可見。塔機上的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守護著高空作業安全,施工人員的智能安全帽實時傳輸位置信息,揚塵監測設備自動噴淋降塵……智慧工地系統構建起一張全方位的防護網,日夜守護“好房子”健康成長。
此外,施工升降機智能監測、AI識別、全方位視頻監控、智能安全帽定位與狀態監測、VR沉浸式安全體驗等技術的應用,不斷提升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水平,傳統建筑工地煥發出數字時代的新活力。
左:抹灰機器人;右:VR沉浸式安全體驗
同時,依托工程數字化管控平臺,AI大數據分析、BI等技術,項目實現了建造全過程的可視化、透明化管理。所有關鍵施工節點和質量數據都被納入平臺統一監控,確保工程品質可控在控。
“這個數字化管控平臺就像是項目的‘智慧大腦’。”倪爭平坦言,借助三維可視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管理人員能夠實時掌握施工進度、質量管控和安全生產狀況,為項目高質量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當最后一把鑰匙交到業主手中,建設者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為江蘇電建一公司在山東區域的重要民生工程,唐冶項目不僅承載著近500個家庭的安居夢想,更彰顯著央企服務民生的責任擔當。
“從圖紙到實景,我們始終以建造‘好房子’為標準。”倪爭平表示。如今,這一榮獲“山東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稱號的項目,其創新經驗正在更多工程中推廣應用,持續為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貢獻能建智慧。
華燈初上,唐冶新區的樓宇燈火漸次點亮。每一扇窗戶透出的溫暖燈光,都是對建設者匠心最好的褒獎。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江蘇電建一公司用品質與擔當,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安居樂章。